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需要系统设计。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需要系统设计,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是一项创新工程,将对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需要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全面布局,中国环境报:生态大数据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什么?程春明:树立整体生态环保大数据发展观,实现数据“一起”,是大数据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程春明: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数据来源不仅限于环保业务数据,而是更大范围、更多层次、更多结构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年度环保工作计划怎么写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构建综合治理新格局。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一)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全方位落实上级决策和部署。第一,认识到位。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优先战略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他们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做出了充分发挥全市力量坚决打赢生态环境治理持久战的重大决策。
工业园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助推器,逐渐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近年来,随着一些工业园区污染事件的曝光,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质疑。流域水环境的破坏,饮用水源的污染,将舆论推向了顶峰。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区划日益清晰。为了优化产业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建设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科技示范区等多种形式的工业园区,信息化成为工业园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支撑手段。
1、智慧环保2016年以来,“智慧 环保”被业界广泛关注。顶层设计提出了大力发展“智慧环保”的要求,甚至在《生态环境大数据总体规划》中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具体目标。一时间,环保企业积极抓住这个时代的新机遇,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如今,智慧环保不再是纸上谈兵。智慧水务、智慧环卫、智慧能源、智慧分类、智慧海绵城市都已经成为现实。
可以预见,未来环保的“智慧”真的不止这些。2.环境传感器随着智能工业的快速发展,传感器已经成为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环保热”的不断升温,环境传感器应运而生。公开资料显示,环境传感器主要有土壤温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蒸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等。如今,环境传感器能有效感知外界环境的细微变化,是环境监测部门的首选高质量仪器。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和措施近日,市发改委发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和措施。2023年,本市将继续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快建设向北京送电的大型新能源发电基地,发布实施《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新增能源消费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绿色电力进京规模将在北京西北方向稳步增加。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的500千伏张北柔性DC网工程“让张北的风点亮了北京的灯”,实现了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100%的“绿色电力”供应。
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国家局、省局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行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济宁局近日印发《2023年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要全力推进全市邮政行业生态环保“9218”工程实施。到年底,90%的电商快件不再重新包装,全市实现500万件邮件快件采用可回收快递包装(全国10亿件,全省6000万件),回收质量好的瓦楞纸箱400万件(全国8亿件,全省5000万件)。
完善监管体系,成立济宁邮政行业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监管监察。明确责任制,按照“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二要规范邮件快递包装管理。推进邮件快递包装的标准化和绿色化。到2023年底,包装材料符合标准的比例达到95%以上。推动减少邮件快递包装。到2023年底,符合《指南》标准的快递包装瘦身胶带使用率达到95%以上,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8%以上。
重庆两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芦塘煤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根据国家有关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为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与煤矿活动的协调发展,实现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双赢的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破坏少、安全保障好、经济效益好的煤炭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煤矿经济和生态保护共同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煤炭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二)坚持“不欠新账,逐步还旧账”的原则,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以煤矿生态环境修复保证金制度的形式,建立煤矿生态环境修复长效补偿机制,控制煤矿开发利用和生产中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逐步解决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方案。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指导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实践为主题,以争当先锋为目标,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优化发展环境,凝聚发展合力,破解发展难题,开辟发展新路, 努力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建设,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开拓发展的新局面。
重点加强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制度、效能、作风、廉政和股室文化建设,建立股室学习培训、目标管理、调度通报、轮岗锻炼四项机制,通过开展预警谈话、实行双诚信制度、建立重点股室勤政廉政人员档案、开展跟踪督导和暗访、实施关键岗位负责人竞聘等方式,加强重点股室人员管理。
生态环保大数据建设需要系统化设计。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是一项创新工程,将对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需要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全面布局。中国环境报:生态大数据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什么?程春明:树立整体生态环保大数据发展观,实现数据“一起”,是大数据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更新观念,立足大局,打破割据,战略谋划”,以全球战略眼光谋划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
程春明: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数据来源不仅限于环保业务数据,而是更大范围、更多层次、更多结构的相关数据的集合。通过部内和部际数据整合、社会和企业数据挖掘,形成大样本、多结构、大规模、实时的数据体系,使数据特征关联和创新应用成为可能,不断丰富数据采集主体,创新数据采集方式,在部内数据整合上,形成“一个部门管数据,其他部门用数据”的分工协作采集机制,建立协调数据采集内容的工作机制,对一个被监管对象不重复采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