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见到有一些人简历里面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看似风光,其实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风险系数都很高。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是要在很多文件上签字的,对你签署的文件要承担相应的职责,非上市公司原则上不设立独立董事,但是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具有法律、战略、财务专业、行业专业的这种人士去担任公司的独立董事,代表第三方出具相应的专业的意见。

上市公司是要信息披露的。我把独立董事的风险总结了一下:1、法律风险独立董事与公司之间存在利益关系,可能会受到公司的影响,甚至违背独立性要求。另外,独立董事如果没有对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也可能会受到证监会的处罚。2、口碑风险独立董事在处理上市公司决议时,不能站在中立、公正的角度上,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还有可能会受到媒体和公众的质疑。

上市公司一般有三类董事,得看你想成为哪一种1、执行董事,一般是公司元老,核心高管,或者大股东,在股东中占控股地位,能从业务上或投票权上对公司事务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部分董事主导公司日常事务,参与企业所有决议。2、独立非执行董事,一般与公司无关,但曾在公司的某方监管机构(如证监会)担任要职,在行业内德高望重。这部分董事通常已经退休,不插手公司日常事务,但在某些问题上对公司行使监管作用,参与重大问题决议,确保董事的独立性,提醒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首先这个说法不是成立,因为上市公司的董事很多根本不是公司的股东。那么在此可以谈谈,上市公司的董事是如何产生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单独或合计持有3%以上的股东可以向股东大会提案,即拥有推荐董事的权利;还有一种关于选举董监事的投票方法叫做累计投票制,确保中小股东的提案权;累计投票制是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既可以用所有的投票权集中投票选举某一个人,也可以分散投票选举数人,按得票多少依次决定董事人选的表决权制度。
3、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如何产生?第一、单独或合计持有3%以上的股东可以向股东大会提案,即拥有推荐董事的权利;第二、上市公司股权一般比较分散,持有15%成为第一大股东的例子很多的;第三、有一种关于选举董监事的投票方法叫累计投票制,确保中小股东的提案权;第四、董事可以不是股东;第五、选举程序大致是有股东向董事会提名,董事会审议、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后即生效,当然这个过程当中独立董事要发表意见,交易所也需要对其资格进行审核。